环球科技热闻_网罗天下科技新闻,智能改变生活

绿水青山,林海筑梦——北京科技大学红色筑梦寻访第十一实践团深入塞罕坝机械林场开展社会实践

来源:环球科技热闻    时间:2023-09-13 08:43

绿水青山,林海筑梦

——北京科技大学红色筑梦寻访第十一实践团深入塞罕坝机械林场开展社会实践

2021年8月23日,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并在尚海纪念林亲切会见林场三代职工代表:“塞罕坝精神,不仅你们需要继续发扬,全党全国人民也要学习弘扬,共同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绿色经济发展好,把生态文明建设好!”

两年后的7月16日,十个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红色筑梦寻访第十一实践团的青年沿着足迹来到河北省塞罕坝调研寻访,感悟“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从多种方面探索实现塞罕坝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他们脚踏实地,躬行实践,在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中落地多项显性成果,助力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Part1实践缘起

主题的确立

故事开始于一次聊天,实践团最初组建的几名小伙伴谈论起了“三北防护林”,谈论社会实践应该做些什么。随机我们就开始最基础的资料收集,开始接触塞罕坝、塞罕坝精神,逐渐对这片“绿色奇迹”愈发感兴趣。于是在数周的讨论和磨合下,我们开始行动,给指导老师发邮件、建立公众号、收集社会实践信息以及招募其他实践团成员。五月中旬,我们最终确立了实践团的指导老师李薇薇老师以及全部队内成员,属于我们的故事从这里真正开始了。

从五月起,实践团就开始通过线上线下会议的方式确立实践流程与对接工作,文字资料组的成员开始研读相关论文并撰写访谈提纲,媒体资料组开始规划拍摄内容,宣传组开始推送的制作与自媒体账号运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薇薇老师的严谨指导与督促下,我们的实践内容逐渐充实,理论支撑逐渐完善。

在实践团内部不断充实的同时,向外也在不断发展。实践团以团队的形式加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红色筑梦实践团”,正式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红色筑梦寻访第十一实践团”。此外,实践团与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塞罕坝机械林场等政府部门进行接洽,接洽过程非常困难,实践团对接组拨打相应政府部门电话七十余次,对接跨度长达三个多月,最终在校团委和马院院团委的协助之下成功建立起省部级别的接洽桥梁。

来到七月后,在团长的规划下实践团以团队形式参与了创新创业3+2的小学期,团员们认真完成了创新创业小学期的内容并最终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与此同时张弛有度地增加了开会的次数,敲定实践团各项事宜,拟写数十篇访谈提纲以及两篇调查问卷,开展了诸如校内模拟发放实体问卷和校内模拟访谈的活动,为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Part2 躬行实践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回望塞罕坝精神

我们在7月19日前往尚海纪念林和观海楼亲身体会、感悟塞罕坝前人的奋斗史,在尚海纪念林轻抚总书记拂过的粗糙树干,倾听纪念碑诉说黄沙纷飞的故事,在观海楼——塞罕坝的最高处沿着崎岖陡峭的碎石道下山,目之所及是无垠碧绿,不禁想起总书记曾说:“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初见塞罕坝展览馆,深刻体悟塞罕坝历史

塞罕坝展览馆不仅有免费的专业讲解,路线与内容的设计也十分全面,确保游客们都能有所收获。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完毕后,我们进行了视频素材的拍摄与访谈工作。“……在这样的艰苦里,第一代建设者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发展出了塞罕坝精神。”被我们访谈的展览馆讲解员这样说道。

深入北大生态站点,体悟何为绿色发展

7月21日,我们拜访了北大科研站。在曾老师的介绍下,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科研人员的任务繁重与责任重大。随后我们访谈了曾老师,从研究站的具体作用到它的历史,最后到它的当代使命,曾老师无所不言。

跟随老护林员巡山,亲身体会坚守情结

我们在一名第二代护林员李占林的带领下体验他日常的巡山工作。林子很大,雨后的林地泥泞难行,但是他每天早晨都会上山巡护:“既然选择了,就要把这份责任担当起来”,“说实话,虽然很累,但是真的特别愿意去干这个事情。吸一吸这里的空气,再看看这风景,得到了身心的健康,心情好。”

细致寻访调研,发放问卷收集数据

在前往塞罕坝的路上,实践团的问卷发放工作就已经开始了。在承德汽车站等候大巴的四小时内,四名文字资料组的成员就完成了30+份实体问卷的发放与填写。以此为开端,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四人利用一切机会开展问卷发放工作,积极地迎难而上,累计线下发放问卷 250+,共计有效收回问卷 400+,为我们的社会实践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

用心做好访谈,聆听属于塞罕坝的故事

访谈工作是调研寻访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亏了前期的认真筹备对接,我们的访谈工作不仅有完备的计划,而且计划进行的十分顺利。最终,在11份访谈提纲的基础上,我们共进行专访30次,随机访谈50+次,总计访谈内容15W+字。

认真做好纪实,记录每一个难忘的瞬间

实践团通过照片、视频、音频、绘画等多种方式记录、留存实践团的经历,积累素材共248GB内容,留存照片8千余张,视频800余分钟,对访谈音频800余分钟。上述所有珍贵的记录独立存放在一个硬盘中且进行了永久的云备份。

各界组织联动合作,共同宣传塞罕坝精神

我们和北科大心路志愿服务实践团“心筑夏梦”分队以及“唐山市少年宫”联动,为了我们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为了传承好、弘扬好塞罕坝精神,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纷呈的塞罕坝介绍课程。

Part3 成果汇总

宣传成果

目前,实践团累计发布相关图文公众号 37 篇,投稿的图文内容被北科志愿小博士、北科大青年转发,共计5w+阅读量;投稿的图文内容被北科志愿小博士、北科大青年转发

根据实践内容制作及投稿发布精美原创视频 18 篇,总结片视频被北京共青团并向共青团中央报送,全平台累计播放量 2w+,点赞量 1000+

抖音平台直播共直播 15 场,总时长 1500+分钟,累计观看人数 4200+,同时观看人数峰值达 500+

特殊成果

塞罕坝机械林场赠与实践团一棵塞罕坝育苗中心培育的落叶松种苗,实践团与北京科技大学后勤集团合作将该种苗种植在逸夫楼与科技楼之间的绿化带中,希望塞罕坝精神能在满井校园中继续传承发扬。

实践团制作精美卷轴,让每一个受到采访和愿意分享故事的塞罕坝人在画卷上绘制一棵树,最终形成了一幅林海画作,希望这个画能够把塞罕坝人的淳朴和善良带给更多的人。

实践团在创新创业小学期为期三周的科创实践中架构了一款“基于二次爆炸原理的水基阻燃剂森林灭火弹”,在实地实践过程中与塞罕坝应急响应部门分享科创内容,后者给出整改方案并进行二次迭代。

Part4后期规划

实践团攥写题为“塞罕坝精神的塞罕坝精神形成的历史过程与弘扬路径”的论文内容,目前在指导老师和学姐的订正下已完成了四次修改,攥写实践报告,已成型文字内容达7万余字。制作实践团总结微电影,分三个不同版本进行宣传和投稿

集中向各大媒体、组织报送实践事迹,扩大影响力。

制作实践答辩PPT,为实践评奖评优做准备。

Part5 感悟收获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植根于塞罕坝 140 万亩的土地,是三代塞罕坝人用汗水、青春甚至是生命筑就的不朽的精神丰碑。

北京科技大学红色筑梦寻访第十一实践团,在访谈、参观和学习中切实体会塞罕坝绿色奇迹的震撼,让塞罕坝精神在我们心中慢慢扎根,真正在我们的记忆中刻写下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时代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用实践绘就最美青春。

标签:
相关阅读